縫補生態缺口,塑造城市活力——徐州潘安湖濕地公園
利用植物、水系對受損土質的修復作用和絕佳的生態效益,逐漸恢復這片土地應有的生物多樣性,“自然而然”地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活力。
項目概況
濕地前瞻性地利用塌陷形成廣闊水面,通過植物涵養水源,凈化土壤,經過8年的景觀修復歷程,不僅復現農耕文明,縫補了城市生態缺口,更連接現代城市生活,形成活力城市公共空間,成功帶動了周邊村落振興和城市轉型。
設計思路
徐州市賈汪區作為百年煤城,多年來因煤礦開采,大量農田被毀,地基塌陷,土地的生態系統遭受毀滅性破壞。隨著煤礦資源的枯竭,產業落寞,這里逐漸荒廢,又因環境惡劣,一度甚至成為無人區。然而城市要復興不僅需要新的產業刺激,更需要健康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城市公共空間支持,因此如何合理改造這片巨大的塌陷區是賈汪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,這也就是潘安湖濕地公園的建設契機,即希望通過營造生境,借助景觀過程化、可持續設計變“廢”為“寶”,憑借52.87平方公里的濕地修復賈汪區西南部的生態,用綠色賦予賈汪新的生機。
設計亮點
濕地生態系統是項目的設計核心,為此在整個公園的規劃上采取分層結構進行保護。外圍控制區以農耕林地為主形成自然基底,并在核心區建立濕地保育區,分別打造水、陸兩種生態空間。
水空間通過水生植物如香蒲、蘆葦、茅草、蓮花、水杉的種植吸引鳥類來訪、棲息,創造了狄花瑟瑟、水禽歌歌的曼妙自然水上生境。充分利用它們的藝術效果,對空間進行點綴、遮擋,形成近、中、遠景的空間層次,使之變得虛實相間,時而曲徑通幽,時而波瀾開闊。船是唯一能穿行其中的交通工具,坐于其上,聽鳥語,聞花香,真正感受到移步換景,處處是景。
陸空間則使用豐富的鄉土植物形成喬灌草群落的種植結構,采取濕地公園一貫自然野趣的植物景觀搭配形式,強化對土壤、水質的凈化作用。同樣地,也注重空間的圍合和開敞,植物種植疏密相間,步行其間,伴隨林蔭和鳥鳴,可靜靜地感受大自然包羅萬象的氣質。
如此,利用植物、水系對受損土質的修復作用和絕佳的生態效益,逐漸恢復這片土地應有的生物多樣性,“自然而然”地讓這片土地重新煥發生機活力。
項目信息
項目名稱 徐州市賈汪區潘安湖濕地公園核心區域景觀設計
項目位置 江蘇省徐州市
項目面積 52890000㎡
業主單位 潘安湖濕地公園管理處
設計單位 北京北林地景園林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生態田園分公司
主創設計 田園
設計團隊 王健、岳銘成、張承明、張玲玲、遲守冰
施工單位 江蘇大千景觀工程有限公司
設計時間 2011.01-2011.08
編輯:liqing
相關閱讀
北京:參照老照片設計 東四北大街京韻風貌漸顯
從元代開始,東四南、北大街就是一個商業中心,商賈云集。如今僅東四北大街就有商戶232家。恢復老街京韻,遵循居民、商戶意見,設計師參照了1960年、1990年等各歷史時期的老照片、老電影等【詳細】
保護一方濕地,建設生態衡水
衡水湖生態文明國際交流會至今已連續舉辦了4屆,先后有10多位院士、50多位城市規劃設計專家,以及國內外科研院所、高等院校的10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,共同探索濕地公園與濱水城市發展之路【詳細】
成都:鐵路沿線新增風景線 營造公園城市新場景
成都圍繞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,打造“三城三都”目標定位和空間布局戰略,將鐵路沿線環境治理納入我市城市環境品質提升的重要內容【詳細】
親水體驗+運動健身 天津將再添綜合性水系公園
位于中新天津生態城中部片區的吟風林景觀工程啟動建設。面積逾40000平方米,將打造成含健身運動、濕地景觀、親水體驗、林地景觀等功能的綜合性水系公園【詳細】